当前位置:管理类联考>管综

问题:

简述题: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的人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简答题答案参考后面解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谬误分析】①“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是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主张,而未必是事实。而且人的本性不能等同于人的行为,由于后天的教育或环境会影响其思想,所以人们未必“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②“好利”也可能追求其他的利益而不追求奖赏,所以不能推出“好利”的人都会追求奖赏。同样,“恶害”也可能逃避其他的伤害而不逃避刑罚,所以不能推出“恶害”的人都会逃避刑罚。③“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不能说明“世界上不存在廉洁之士”。因为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得廉洁之士存在。④即使监察官是好利恶害的,但由于职责所限,加上和其他官员共谋私利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另外,他们之间的利益也未必是一致的,因此,他们未必“只能共谋私利”,更不能以此来否定设置监察官的合理性。⑤即使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也不能由此论证“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是合理的,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⑥“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的方法未必可行。“谁揭发就奖赏,谁不揭发就惩罚”的前提是臣民对于官员的以权谋私是知情有据的,实则未必如此。而且,了解官员以权谋私事实的人也未必因为有奖赏而去揭发,还可能会因为具有共同的利益而有意隐瞒。⑦按照材料的观点,所有人都是好利恶害的,那么臣民当然也是好利恶害的。让臣民揭发官员,同样也是用一群“好利恶害”的人去监督另外一群“好利恶害”的人。如果官员治理官员无效,那么材料建议的方法当然也无效,因此,材料自相矛盾。③即使官员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无法藏身,但如果这种行为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者犯罪成本很低,贪婪的人还是会以权谋私,因此,不能得出“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的结论。(说明:以上谬误分析引用和改编自教育部考试中心《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给出的参考答案。)【参考范文】如此赏罚可行吗材料认为“治理臣民,只要建立好赏罚就可以了”,但其论证存在多处不当,分析如下:首先,材料的立论基础是“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但这仅仅是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主张,未必是事实。如果此观点不成立的话,后文基于此观点的一系列论证曾不成立。其次,“好利”也可能追求其他的利益而不追求奖赏,所以不能推出“好利”的人都会追求奖赏。同样,“恶害”也可能逃避其他的伤害而不逃避刑罚,所以不能推出“恶害”的人都会逃避刑罚。再次,监察官是好利恶害的,不代表他们是“以权谋私”的,更无法得出“他们只能共谋私利”的结论。因为不同人的利益未必是一致的,除了共谋私利外,他们也可能会产生互相制衡、监督的作用。又次,即使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也不能由此论证“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是合理的,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的方法也未必可行。“谁揭发就奖赏,谁不揭发就惩罚”的前提是臣民对于官员的以权谋私是知请有据的,实则未必如此。最后,即使官员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无法藏身,但如果这种行为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者犯罪成本很低,贪婪的人还是会以权谋私,因此,不能得出“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的结论。综上所述,材料存在诸多逻辑错误,赏罚就可防止以权谋私的观点若想成立,还需更多强有力的论据支持。(全文共559字)

在线 客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