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管理类联考>管综

问题:

简述题: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还是供不应求的。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简答题答案参考后面解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谬误分析】①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无法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因为,劳动力市场不仅仅由供给决定,还取决于需求情况。虽然劳动力相比之前变少了,但可能仍然是供过于求的。②劳动力也不是仅仅由大学生构成,即使“劳动カ”变成了短缺,也不代表“大学生”是供不应求的。③长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荒”,未必是缺少大学生,也可能是缺少技术工人等其他人才。这种用工荒”也可能仅为地域性现象,不具有全国普遍代表性。2015年第二季度的情况,可能仅是一年中的阶段性现象,难以说明2015年的整体情况,而且这个“岗位空缺”缺的也未必是针对大学生的岗位。④受教育程度高,未必整体素质就高、适应能力就强。因为受教育程度仅仅是影响其整体素质、适应能力的一种因素。⑤其他社会群体中也有比大学生容易就业的群体,所以不能推断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⑥即使大学生比某些社会群体容易就业,也不能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⑦“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当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与大学生就业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⑧专业设置不佳和就业观念问题仅仅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仅仅解决这两个问题未必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参考范文】大学生就业不难么?材料认为“大学生的就业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然而其论证存在多处问题,分析如下:首先,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无法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因为,劳动力市场不仅仅由供给决定,还取决于需求情况。虽然劳动力相比之前变少了,但可能仍然是供过于求的。其次,劳动カ也不是仅仅由大学生构成,即使“劳动力”变成了短缺,也不代表“大学生”是供不应求的。再次,长三角地区出现的“用工荒”,未必是缺少大学生,也可能是缺少技术工人等其他人才。这种“用工荒”也可能仅为地域性现象,不具有全国普遍代表性。2015年第二季度的情况,可能仅是一年中的阶段性现象,难以说明2015年的整体情况,而且这个“岗位空缺”缺的也未必是针对大学生的岗位。又次,受教育程度仅仅是影响其整体素质、适应能力的一种因素,未必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整体素质就高、适应能力就强。同样,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也仅仅是影响就业的部分因素,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需求,你的能力再高也无济于事。最后,“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当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与大学生就业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综上所述,材料得出的“大学生的就业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这一结论有待商榷。

在线 客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